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近各種關于網絡游戲審核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游戲版號什么時候重新開放申請,也成了整個游戲行業*為關注的話題。
游戲版號,一直是跟出版書號一樣的存在,而且比書號更加“一號難求”。因為不管游戲產品做得多么牛逼,沒有版號一切都是浮云。
在經歷了2018年連續9個月沒有發放版號的至暗時刻之后,游戲行業似乎又變得熱鬧了起來。
不過,各種傳言紛紛擾擾,并沒有給從業者吃下一顆“定心丸”,貓影文娛通過多方查詢和分析,力求去偽存真,以正視聽。
2018年3月,游戲版號被凍結,連續9個月沒有發放版號,直到2019年12月底才重新放開審核。
受此影響,很多上市游戲公司2018年的財報上都出現了相似的話術,“受游戲行業監管環境變化,2018年游戲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業績不及預期,虧損較多……”
上市游戲公司雖然收入增速放緩或下降,但至少還有資本可以支撐,小游戲公司或獨立游戲工作室甚至直接“斷糧”,日子更加難熬,不時傳來消息倒閉的傳來。
經過2018年9個月的蓄勢待發,貓影文娛統計發現,在2019年游戲版號開發放之后,開年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國家新聞出版署通過12批次,已經發放國內游戲版號999個。
3月29日,進口網絡游戲版號也恢復發放,首批發放30個版號,這是2018年2月以來首次發放進口游戲版號。從數量來看,跟2016和207年幾百個版號的狀況相差甚遠,甚至比不上版號被凍結的2018年,創下了近8年來的歷史新低。
要知道,全國有6000多家游戲企業,其中上市企業有200家。1029個游戲版號,說明至少有5000多家公司第一季度沒有任何新游戲通過審批,即便是騰訊、網易這樣的游戲巨頭,也經常缺席獲批名單。
按照2018年3月份以前的審批數據,平均每個月版號審批量高達700款,版號暫停發放9個月,大約有6300款國產游戲積壓待審批,如今只發放了999款,還有大量積壓游戲未被釋放。當然,也不排除去年在暫停發放版號之后,后期提交游戲數量減少。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雖然游戲版號恢復發放,但版號總量卻被嚴格控制,內容審核也變得更加嚴格。
網絡上到處都是“廣電總局游戲新規”的消息,即便是一些官方媒體,也不加審核跟著起哄。
事實上,游戲審批,在廣播電視、電影、新聞出版沒分家之前,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但2018年該機構被拆分之后,游戲審批并不歸廣電總局負責,而是歸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負責。
根據網上流傳的《版號新增注意事項》,中宣部新聞出版署將于4月22日開放受理。
1、游戲名稱不可以出現英文,需要采用標準簡體字,且游戲要與內容有較強的關聯;
3、宗教迷信、算命、綠色血不得出現,打斗系統任何顏色的液體都不得出現,尸體需盡快消失。
4、未成年賬號中結婚系統不可開放,可設置不經過結婚系統但享受結婚系統帶來的收益。
值得說明的是,這份《版號新增注意事項》雖然規定的非常詳細,但并非官方發布的通知文件,也沒有官方蓋章,未能證實其線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上出現了多個“游戲審批”相關文件,其中包括,《出版國產網絡游戲作品審批》和《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電子游戲出版物審批》。
經貓影文娛核實,雖然發布時間顯示4月19日,但除《出版國產網絡游戲作品審批》和《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電子游戲出版物審批》外,其他4月19日發布的內容點開之后均顯示亂碼。
不管消息真假,行業對于“版號”的需求是極其迫切的,這一系列消息對于游戲行業已經是一個積極信號,各大游戲公司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如果說上面的消息有可能是空穴來風的話,那*近“藝忛出版”發布的消息,就顯得更加可信了。
“藝忛出版”屬于A股上市公司“廈門吉比特”旗下,從事游戲出版相關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按照“藝忛出版”的消息,4月1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各地方出版主管部門召開全國游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通報游戲管理情況,講解網絡游戲管理工作有關規則和要求,安排部署近期網絡游戲的管理工作。
根據“藝忛出版”公布的全國游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內容及領導講話,貓影文娛歸納如下:
2、4月底開始重新接收版號申請材料,2018年7月以后已經提交但是未受理的存量產品,以及2019年2月停止收件后待提交的增量產品,分批重新遞交版號申請材料。(與上文開放版號申請的傳言不謀而合)
3、游戲界面設計不能出現尸體和血泊,將血泊改成其他顏色亦不可(與上文《版號新增注意事項》要求基本一致)。
4、宮斗類、官斗類、棋牌類一律不受理,換裝類游戲暫未明確是否受理,建議先暫緩申請。
5、微信小程序游戲需要申請版號方可上線運營,如果無版號無收費的小程序已經上線個工作日內到省局備案。
如果以上會議內容屬實,“宮斗”、“官斗”不僅在影視劇領域被限制,在游戲領域也同樣被禁,同時被禁的還有“棋牌類”游戲。
在以往,“棋牌類”游戲因為極低的運營成本,曾一度是網絡游戲的主流。以2018年2月為例,484款獲得版號的游戲中,棋牌類游戲就占了約170款,比例高達三分之一。
但棋牌類游戲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一些“賭”的成分,早在2018年9月相關部門就已經對德州類撲克玩法游戲進行了限制運營和勒令下架,這似乎已經昭示著“棋牌類”游戲被限制的命運。
貓影文娛注意到,“藝忛出版”目前已經將該消息刪除,原因尚不確定,或許是出于泄露廣電會議領導講話的太過敏感,或許是因為消息有待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戲新規”傳出后不久,微信就更新了小游戲審核要求,從4月18日起,個人主體開發角色類小游戲應用不接受新增發布的申請。從4月25日起,個人主體開發者角色類小游戲應用不接受線上更新發布的申請。對角色類小游戲微信要求從個人主體遷移到企業主體運營。
游戲版號恢復申請和核發雖是利好,但“未成年人保護”將作為硬性規定,對未成年人的限制范圍進一步擴大,登錄游戲的基礎準入年齡從13周歲升至16周歲。
騰訊將在新游戲中啟動“16+”試點,“16+”將健康系統與游戲研發,特別是新游戲*初上線進行了深度結合。
具體規則為:1. 在登錄游戲時:根據健康系統的公安實名校驗結果,年滿16周歲的用戶才可以獲得系統授權、直接登錄游戲體驗;2. 在游戲中:16周歲及以上的未成年用戶仍會受到健康系統防沉迷規則的管理,每天限玩2小時。
4月2日,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表示,在抖音、快手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后,今年6月全國主要網絡短視頻平臺都將全面推廣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青少年模式”每天限時40分鐘,不能打賞,開通或關閉均需輸入提前設置的四位數字密碼,瀏覽內容以教學課程視頻為主
很顯然,游戲行業的“16+”試點一旦成熟,將會被運用到所有游戲,形成統一的行業規范。
在過去,遍地都是垃圾小頁游,這種頁游風險小,可以快速撈回成本,即使被封,也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即便是很多大公司,也樂衷于開發換皮游戲,通過抄襲國外游戲,迅速圈錢……
對于游戲公司來說,“版號”就是未來能否順利發展的命門。在版號總量被嚴格控制之后,每個游戲公司審批到手的版號將變成極其有限,如果將“珍貴”的版號,用來開發垃圾小游戲,無疑就是對版號的一種浪費。
未來,新游戲數量下降的趨勢將繼續保持,對于游戲公司來說,在同等的業績壓力的情況下,新游數量下降意味著從單款游戲上獲得的收入需要比以前更多,這就需要游戲公司摒棄之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斷靠新產品刺激收入的傳統套路,而是在有限的游戲上做精做專做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版號恢復審批只是個時間問題,但在“游戲新規”之下,監管再次趨嚴,游戲總量被嚴格控制,不良類型游戲將被進一步剔除,“未成年人保護”將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游戲公司也不得不開始講社會責任。
過去的2018年,國內游戲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政策對版號的停發和限制,直接影響了國內游戲公司的生存現狀。
近日來,小游戲也面臨了同樣的危機:有消息稱,游戲版號申請新規將推出,涉及小游戲、宮斗、棋牌類和國產原創精品游戲的多項政策,堪稱組合拳。
其中,將小游戲納入版號審核范圍一說,備受關注。不過,目前尚沒有正式的文件規定發布,但一旦靴子落地,將意味著小游戲不再無需版號即可上線,版號問題將成為困擾小游戲開發者,甚至決定他們“生死”的一大問題。
“如果要申請版號,國內三大H5、小游戲引擎可能都要涼涼了”、“不是小游戲要歇菜了,是個人開發者要歇菜了。不少小游戲都是做量產的,如果需要版號,這類型的游戲全都要死”……
該話題的源頭是,A股公司廈門吉比特旗下藝忛出版通過微信號透露了有關游戲審批消息:
在4月1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各地方出版主管部門召開全國游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上,提到4月12日下發游戲產品版號申請即將開閘,部分門類游戲暫不接受申請等消息。
其中包括,加強小程序游戲監管,無內置付費的游戲小程序也需要版號才能上線運營,此前無版號無收費的游戲小程序已經上線個工作日內到省局備案。
星輝娛樂(300043.SZ)2月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自研的多款游戲正處于版號的申請流程中。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星輝娛樂:目前,公司尚有3款重要游戲產品尚未獲得游戲版號,其中已有2款游戲產品通過總局*終審核
星輝娛樂:公司自研古風歷史戰略手游《戰地無疆》已于2022年7月獲得版號
星輝娛樂:公司的游戲業務持續盈利,同時公司亦儲備多款游戲等待版號的下發
第三代功率半導體走向“快車道” 成都市政協委員舒澤亮建議重視半導體全產業鏈打造
【數字經濟】是我們近期重點跟蹤的主線之一。近期,在存量資金博弈下,數字經濟成為題材炒作*主要的方向,隨著部分消費和賽道科技股波幅增大,題材炒作不斷得到資金回流與關注。
新華每日電訊發文《別忽視游戲行業的科技價值》稱,事實上,游戲科技近年來正在芯片、終端、工業、建筑等實體產業領域實現價值外溢,釋放更多效能。
游戲行業存在一個“成本、效率、質量”的不可能三角,即難以同時兼顧研發成本、研發效率與產品質量。而AIGC(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能夠極大提升游戲的策劃、音頻、美術、程序等環節的生產力,壓縮游戲整體項目的研發周期與人員規模,大幅降低游戲制作成本。降低門檻將帶來更多的創造性探索,一個新的游戲開發“黃金時代”可能很快到來,AIGC 作為工具將釋放為更多受眾創造高質量內容的能力。此外,區分于前幾輪的硬件升級,AIGC 主要是從具體的游戲制作環節入手推動游戲的玩法創新。這一輪玩法創新主要體現在游戲品類增加與個性化定制兩大維度,典型產品為Spellbrush 的《Arrowmancer》與微軟的《模擬飛行》。
機構在《Metaverse,游戲先行》報告中論證過觀點——游戲所構建的虛擬世界或是通往Metaverse 的先行探索。游戲向元宇宙進化可以從提升沉浸擬真、可觸達性、可延展性出發。其中,VR/AR 等硬件入口的持續迭代,云游戲技術及算力的建設分別對應沉浸擬真、可觸達性兩大進化方向,而可延展性對應的自我進化的內容生產機制也在AIGC 逐漸成熟后找到了解決方案。
元宇宙相比游戲承載的世界大得多,且需要始終在線,因此對內容的需求也幾何倍數于游戲世界。這一次,ChatGPT 推動了AIGC 發展,而AIGC 將補足游戲向元宇宙進化的第三塊重要拼圖——內容的可延展性。
《逆水寒》手游中設定智能NPC 系統大幅提升與玩家交流交互的自由度與開放度;《原神》在開發過程中賦予每個NPC 個體不同的個性以及特殊能力;《王者榮耀》設定王者絕悟挑戰以AI 豐富游戲關卡挑戰。我們認為AIGC 對游戲產業而言是一輪重要的技術革新,將從生產效率、產品創新、產能水平等多維度全面利好游戲產業鏈。